公司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资讯 >> 公司新闻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暖意融融。党中央国务院的“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行现场直播。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表彰会过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专程前往吉林农业大学采访李玉院士。
李玉院士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谈一谈您对内蒙古的食用菌产业的建议和期望?
李玉院士:实际上锦华就是一个自己的典型,走的这个路子,在内蒙整个发展还是有天然的优势。我曾今到过内蒙古多次,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等,而且做过“小蘑菇大健康产业万里行”的主题报告。在金寨调研和指导工作的时候发现了锦华。我发现这个企业有点代表性,代表了今后脱贫减贫、撕掉贫困标签、摘掉贫困帽子之后进入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乡村振兴中,他应该是很有示范作用的一个点。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猴头菌治胃病实际上是最早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在做这个事情,都是对前列腺炎、浅表性胃炎非常好的。锦华这个是用中国传统的固体发酵生产过程,应该说是更省劲儿也更省钱,也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因为吃冲剂和中国喝中药类似。所以在这个上,苏总跟我说怎么评价?实际上就代表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记者:内蒙古锦华公司2016年太空育种对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李玉院士:因为和太空育种这块我们做的很少,除了锦华之外,我们和空间属太空总公司在西安那边也有联系,但是锦华是真正落地有效的一个产品。其它单位也做了不少,也送上天去,也回来了也分析测试了,但是就没有结果了。锦华这个已经产生了效果,肯定是落地最好的一个公司。在这个太空育种上实现了太空反应的返回菌种的实测。
记者:回到地面的检测研究是由您的团队负责的,现在出来的结果怎样?
李玉院士:应该说太空育种本来就对改善食用菌基本性状特别是栽培性状有明显作用的,有效成分王主任(王琦)给听众和观众详细介绍。
记者:王琦教授请您谈谈太空育种的地面后续研究成果?
王琦(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太空回来这个菌种通过检测,发现了什么呢?它的里面那个氨基酸的含量都增加了,尤其是一些必需氨基酸。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优质蛋白的一个手段。比如说栽培出来的食用菌我们直接做菜吃呢,就是获得的这个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相对量是比较少的。我们深加工之后,比如说食用菌的这些多糖会更多,我们都已经进行了研究,包括这个国内外研究学者研究都发现这个多糖尤其是增强免疫的作用。尤其现在国际上有疫情的情况下,我们多吃一些食用菌深加工的产品,就是会提高我们的机体免疫力。你像锦华这方面做的就不错。
吉林农大教授、博导、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琦接受采访
记者:李玉院士请您谈一谈内蒙古锦华公司食用菌产品的生物工程化生产的前景和意义?
李玉院士:食用菌我总结大概就是1.0---4.0。传统的农法生产这叫1.0。2.0就进入到机械。 3.0就是自动化。4.0就是智能化智慧农业。现在锦华做的这个工作,太空育种应该说代表着先进的东西,全过程已经完全脱离了1.0 ,2.0进入3.0 。确切的能到3.5。没完全实现互联网各个环节智慧化,还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但是这个已经在中国药用菌行业代表着先进的典型了。
记者:锦华食用菌已经是一个高端高附加值成品,推广很广泛,是不是代表食用菌的一个发展方向?
李玉院士:和中国其他企业相比的话,他应该说是先进的,代表了一个方向,他这个最精彩之处就是把液体发酵变为中国传统的固体发酵,锦华做的固体发酵做出来的是菌物药。这就代表了非常有中国独特的这种方向的生产模式吧。
记者:您说您获得奖励不仅仅是个人荣誉,也是食用菌行业科研人员和从业者共同的荣誉,这对广大从业者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李玉院士:实质上这是我发自肺腑的,没有全中国的从业人员共同努力,没有全中国的“蘑菇人”共同努力,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不会发展到今天。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我们中国人的食用菌产量才5.7万吨,经过40年,到2018年,以700倍的生长速度,达到4000万吨。这个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作物在40年内能够通过全体蘑菇人实现了一个根本性改观,这个在世界上应该也是一个奇迹。我们中国大概有三四千万人在从事这个工作。我自己也知道我身后有这么多包括锦华在内的蘑菇人在流血流汗、废寝忘食的工作。想想在中国70%的贫困区首选食用菌摘帽脱贫致富了。总书记说的“小木耳大产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他是一个里程碑。同时它也是一个宣言书,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了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已经不小了,要做大做强了。同时也是号角,号召我们全体蘑菇人能够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您是第一个提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一生与蘑菇结缘,谈一谈您的“蘑菇情结”?
李玉院士:应该说我从上大学就开始喜欢这个类群,毕业之后读研究生就更是。我导师是国内著名的菌物学家,30年代从法国回来的,但是可惜就是在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就突然去世了。他就一再说你可千万要坚持下去,中国做这个太少,那我就只好是坚持下来了。所以现在我对我的学生要求,你们整天说文化,咱们在菌物文化上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就是:“把蘑菇情结融于整个生命中的修养,在菌类天地间驰骋的自由,为之奋斗一生的那种自觉,助力工农致富奔小康的那种善良。”实际上做到这四点的话,你恐怕可以算是一个懂得菌类文化的一个菌物学工作者了。
李玉院士办公室的灵芝标本
记者:有一种说法锦华是领跑者,锦华5年前是跟跑者,现在还是领跑者,您是不是这样认为的?
李玉院士:应该是走在前面,因为类似这样的药用菌企业国内还是不少的,锦华这个状态应该不算是最大,但是效益应该是相当不错的。锦华的生产方式他的理念都是最先进的。
记者:脱贫攻坚表彰会以后,您对内蒙古下一步的食用菌发展提点建议?
李玉院士:我觉得内蒙古发展潜力比其他的地方都有更大的潜力。三维农业要进入内蒙古的农业系统。我一直在提三维农业,简单说,原来我们的种植业种庄稼,养殖业养鸡养猪畜禽这是二维的,始终是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畜禽生产,肉蛋奶生产,菜篮子工程,但实质上是缺一个菌类生产,也就是培植业,就是培养菌。培养菌的过程就消化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剩余物,把秸秆把粪便通过菌类转化,让它回归自然,得到产品,这就是三维农业的概念。内蒙古如何通过食用菌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后的振兴呢?我觉得应该大有潜力。因为内蒙古有非常好的资源,像牧草,秸秆。像巴彦淖尔种那么多西红柿秸秆。内蒙古还有一个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草原蘑菇,真正的口蘑十个双胞菇换不了一个口蘑的香味,那确实是非常优秀品质的蘑菇品种,确实是非常高级,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黑木耳、鹿茸菇,这个东西原来内蒙古也有基础,而且资源也有。按着锦华走的这个路子,走机械化工业化道路,我相信,在这个上面走出一条完全创新的食用菌新路来,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支撑。
长达8年的脱贫攻坚战役终于使中国人告别了绝对贫困时代。锦华公司也用6年的时间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伟业中,搭建起一个零门槛的稳定巩固大众创业平台,使得无数人摆脱了贫困、甚至于实现了发家致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也采访了内蒙古锦华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振泉先生。
苏振泉总经理接受采访
记者:从李玉院士这里得知你们锦华公司是高科技企业?
苏振泉:内蒙古锦华生物科技公司从起步阶段就得到了李玉院士团队的全方位的支持,从而使锦华公司走上了科技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锦华公司的两株食用菌菌种作为重大科研项目,搭载神舟11号飞船送到太空育种。2015年,锦华公司建立了一条全自动、现代化的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从而使锦华的食用菌生产进入了生物工程化时代,成为食用菌产业的领跑者。我们要坚定地按照李玉院士的食用菌强国的理念走下去。
实践证明,小蘑菇大健康。食用菌不仅能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而且能同时解决健康人、亚健康人和病人这三类人的健康问题的只有食用菌。实践证明,小蘑菇还是大产业。食用菌还能解决人们的致富问题。在脱贫攻坚中食用菌屡见奇功。我深信,在乡村振兴中,食用菌还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王也草雨供稿)